更新时间:2024-01-02 00:26:31点击:
从"仁怀县茅台老窖酒厂"到"贵州汉台酒业有限公司",汉台酒业创始人王正贤一直坚守初心,重情重义做人,重质重量做产品,重信重誉做营销。
早期,川盐入黔,赤水河沿岸有不少盐仓、盐号、酒已渐成名。
明末清初,王家迁居茅台,开设盐号,位置在如今的茅台红军桥东岸,后毁于洪水。
改革开放后,王正贤的爷爷王必先在红军三渡赤水河码头的旁边自留地上,修建了酿酒小作坊。1984年王正贤继承了爷爷的酿酒作坊,开始独立酿酒,并命名为"仁怀县茅台三渡酒厂",成为改革开放后较早的一批民营企业。
王正贤是先成家,后立业。在继承爷爷的酒坊后,王正贤和其妻子曾宪芬开始扩大酒坊规模,自己动手修建了十个窖池。"创业十分艰难,为过渡创业时期,同时还去兼职做过摆渡等工作。"王正贤说。
1996年,王正贤将酒厂名变更为"仁怀县茅台老窖酒厂",并生产销售"茅台老窖酒"。"那时,不懂商标,不知道知识产权,看到人家用了‘茅台’卖得好,就跟着改了。"他说。
王家用"茅台"二字的时间不长。在政府反复宣传法规后,他们逐步认识到,茅台是注册商标,不是谁都可以用。做企业,一定要有自己的牌子。1998年,他们到工商部门注销"仁怀县茅台老窖酒厂"及"茅台老窖"名称登记和备案,重新注册了贵州省仁怀市茅台镇汉台老窖酒厂。
为了想酒厂名字,王家绞尽脑汁。后来,想到讲汉话、穿汉服、行汉礼等,认识这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。同时,历史上也有酱酒与汉武帝实现宏图大业的关联,决定取名"汉台"。
汉台在成立之初,备案销售过三渡曲酒,这是汉台酒业的第一款产品。
不过,为了得到"汉台"这个商标,王家费尽周折,耗时近二十年。
2001年,王正贤开始正式申请注册"汉台"商标。但一年过去也未申请下来。最后了解得知,该商标已被江苏某酒企注册。
出于对"汉台"的喜爱,王正贤主动联系该酒企,试图将"汉台"买回来。反复谈判至2006年,江苏酒企最终同意以50万的价格将商标售卖给汉台酒业。
可让他们没想到的是,签约当天,对方坐地起价,突然将价格提高到70万元。变化让王正贤和曾宪芬措不及防,"手头也没有足够的现金,无奈只能放弃,另做它法。"他说。
但他们也一直关注"汉台"商标。稍晚,他们发现,"汉台"商标虽由江苏企业注册,却未实际使用。于是,王正贤针对这一情况,以"汉台"商标注册3年未使用为由,提出撤销申请,但因证据不充分被驳回。
2011年,"汉台"迎来转机。王家发现,"汉台"商标因到期未续展,处于失效状态。而根据国家规定,商标注册10年期满后,需要办理续展,若商标持有者未及时续展,则该注册商标将失效,持有者失去商标的所有权。
同时,他们还了解到,2009年,"汉台"商标已由江苏企业转让给某外资酒企。王正贤和曾宪芬抓住时机,马上开始着手申请注册"汉台"。
不过,王正贤申请注册的过程中,原持有人也在重新注册。双方为此产生异议,两上法庭。
一审,汉台酒业证明资料中,有工商局提供的汉台酒业注册日期资料,但与王家主张的日期有出入,原持有人以此对汉台酒厂的存在表示质疑,法院据此判定王家败诉。二审时,王家在税务机关找到纳税资料,上面有汉台酒业与王正贤提供日期相符的纳税记录。
这一证据,被法庭采纳,并成为判决的重要证据。
2020年,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下发了判决书,贵州汉台酒业有限公司胜诉。
牵念多年的"汉台"商标,终于为汉台酒业持有。
王正贤说,"对‘汉台’商标的执着,是汉台对于知识产权的保护从无知到认知,从认知到有知的过程。在这段时间里,花费了近百万,耗费的财力、物力、人力,让我们深刻的认识到了知识产权的重要性,也让我们更加的注重知识产权的保护。"
品牌是企业竞争力的综合体现,品质是企业参与市场竞争的重要支撑。注重品质,打造品牌,提升"汉台"品牌影响力,是汉台酒业的重要目标与追求。
"汉台"商标尘埃落定,汉台酒业开始着重发展"汉台",延伸其开发产品二十几款,发展了近百个经销商。
事实上,在争夺"汉台"商标的过程中,汉台已开始走集团化企业和品牌创新之路。期间,"重"、"太子俊"等品牌陆续投入市场。其中,"重"牌商标已获得贵州省老字号荣誉。
经历数十年,汉台酒业实现了从小作坊到现代化规模企业的蜕变。2012年,乘着政府政策的东风,汉台进入仁怀市名酒工业园区,扩大生产规模,征地360多亩,启动了年产量六千吨的技改工程,企业实现"质"与"量"的全面提升,发展迈入了新阶段。
如今,汉台酒业拥有两个生产基地:茅台镇汉台酒厂、名酒工业园区原台酒庄。2021年在园区一期工程竣工后,年产量已实现了3200吨,在园区工程竣工后年产可达6500吨。"未来,汉台酒业未来将在战略布局、产品开发与渠道拓展方面继续加大力度,坚定发展精神,秉承坚守‘重情重义’做人,‘重质重量’做产品,‘重信重誉’做营销的理念,用无限创造力书写发展新篇章。"王正贤说。